他愣了好久,带着不可置信和疑惑的表情,向玛利亚问道。
“主席,我是听错了吗?这是你们苏联在英语上的特殊表达方式吗?”
玛利亚微微摇头,对他问道。
“穆罕默德先生,您对现在的拉哈尔现状如何?”
该说不愧是未来的一国领袖,真纳很快就收拾好心情,以严肃的态度对玛利亚说道。
“很糟糕,全都是贫困,一眼看去看不到多少个青年,反观我们这里,极尽奢华。”
说到这,真纳叹了一口气。
一听到这番话,玛利亚便确定了自己的猜想。
原时空中,真纳虽然在国际上的名望虽然不如尼赫鲁,但他在巴基斯坦人民心中是伟大的。
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巴基斯坦之父这一名称,更是因为他所做的事情。
那就是,他的世俗化国家理念。
例如,在维护哈里发地位的问题上,真纳并没有支持‘基拉法’委员会具有泛伊斯兰主义的公开斗争活动,他是将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国家宪法改革上。
他为了自己的理念,向人民说道。
“你们是自由的;你们可以自由地到你们的庙宇去,到你们的清真寺去,或者到巴基斯坦这个国家其他任何做礼拜的地方去。”
“你们可以属于任何宗教、种姓或教义——这与国家事务无关。”
“我们将确立我们都是公民,都是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的基本原则。”
“现在,我认为我们应当把这一原则当做我们前进中的理想。”
“最后,你们将会看到,印度教教徒将不再是印度教教徒,穆斯林也将不再是穆斯林了。这是就作为国家公民的政治意义说的,而不是从宗教意义上说,因为那是每个人的私人信仰。”
这是他对巴基斯坦这个新生国家的理念。
可惜,最后的他,还是因劳累过度,染上了肺结核,最后在1948年的时候病逝。
他或许不会完全赞同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,但是,他必然是目前为止,一整个巴基斯坦里面最合适的领导人。
他所走的世俗化理念,跟凯末尔的土耳其世俗化十分接近。
玛利亚确实想要一个社会主义领导人,但出于巴基斯坦的宗教文化上,玛利亚退而求次,扶持一个思想观念开放的领导人就可以。
而真纳,就是最好的选择。
只不过,这么一击直球,着实是把真纳给吓得不轻。
从第一次会议上的接触,玛利亚的形象就已经在真纳心中固定了,是一个‘粉色切开全是黑’的特别形象。
真纳真不敢跟这女人轻易搭话,深怕自己会被她给带进沟里面。
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可怕的人,却在这一刻,打了一次直球,直接命中他的面门,连人带球跌进球门。
瘦弱的身体猛的一颤,真纳连忙走到门口,轻轻拉开一个缝隙,观察外面有没有外人,尔后又把窗帘拉上,不向外透露出任何信息。
待一切都做好之后,真纳才跌跌撞撞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。
没别的,就是被吓到。
信息量不大,但信息强度很高,差点没把他给吓出心脏病。
深吸了一口气,真纳重新看向玛利亚,见她神态严肃认真,完全不像是在试探或者说笑。
这一次,真纳是真的为难起来了。
他带着不确定的语气,向玛利亚咨询问道。
“玛利亚主席,您是认真的吗?”
“当然是。”玛利亚微微一笑,这不是职业化笑容,而是夹带着友好性的。
只不过,因为玛利亚的恶名已经从英格兰到美利坚,无人不知无人不晓,真纳丝毫没感觉到真诚,只觉得背后发凉。
这小妮子,是不是在阴谋着什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