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一下,马歇尔有些为难了。
如果要想遏制红色势力在欧洲的扩张,只能向苏联施压。
但问题是,苏联压根就不怕压力。
如果把苏联惹急了,使出一个钢铁洪流,到那时候别说什么‘社会主义欧洲’了,直接就是苏联的欧洲了。
马歇尔暂时真的没什么好办法可以提供,最后他们只是决定了‘向英国支援武器装备’和‘资助日本北上势力’的计划。
而且,他们给英国支援的武器装备,多半是坦克、汽车、武器等陆军装备为主。
至于驱逐舰,美国只字不提。
由于现在的美国还奉行着大炮战舰主义,他们的主力海上力量还是战列舰,驱逐舰和航母进行辅助。
得知美国会给自己援助后,丘吉尔当即大喜,但很快又回归平静。
因为,他最需要的东西驱逐舰,在援助清单里面,只字未提。
“你们是不是漏了什么?”
他亲自来到了美国大使馆,向美国大使询问道。
然而,面对这位着急的英国首相,美国大使平静地转述了罗斯福的意思。
“驱逐舰并不是一般的武器,如果想要,可以,但得用海外基地来换。”
这个消息,让丘吉尔的内心充满怒火,但他还是压住了,直至自己回到了办公室后,才拍打着桌面,大声怒斥道。
“一群贪心之徒!”
怒吼的骂声让门外的工作人员不敢出声。
但很快,丘吉尔就恢复了冷静。
他意识到,这场海外基地换驱逐舰,本身是有政治价值的,因为这就等同于把美国给拖下水了。
只要把美国也拖下水,到时候,美国就不可能不站在英国这一边。
想通这一点后,丘吉尔便向美国大使那边,转达了自己的意思。
“我们,会遵守交易,用驱逐舰交换海外基地。”
丘吉尔还有一个要求,他要求把这份英美交易,宣传起来。
不单要让本土人知道,还要让欧洲、亚洲乃至于美洲都知道。
只不过,他们的做法并没有引起苏联官方的高度警惕。
甚至可以说,在准备对付英国时,苏联就已经做好了应对美国的措施。
玛利亚直接找到了约瑟夫,向他传达了自己战略计划。
“现在法国虽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,但短时间内已经不成威胁。”
“英国,是欧洲最后的一个疙瘩,我们只需要除掉英国,欧洲就不成问题了。”
“英国肯定会找美国帮忙,既然如此,我们就应该先一步向美国政府提出交涉。”
“然后,大幅度扩大美国的孤立主义,宣传我们的意识形态。”
到最后,玛利亚将此计划进行了一次总结。
“与美国的较量,是异于物质层面上的战斗,那是更高级别的战争,是意识形态较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