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国忙于内部问题,英国忙于印度人与日本人的问题,西德更是被打残了,总兵力只剩下二十多万。
这样来看,那是真正意义上的‘优势在我’。
既然如此,那就应该直接出击,趁他病要他命。
有这种想法的人可不止有德共内部的激进派,就连约瑟夫也是如此认为。
约瑟夫就直言不讳地说道。
“现在的英法两国,可谓是自顾不暇,既然如此,我们就应当扩大优势。”
然后,在德国战役爆发之前,被参谋长梅列茨科夫提出来的‘世界革命’,又一次搬到了面前。
而且相较于之前,梅列茨科夫在对于‘世界革命’的全球战略,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。
这个方向的首要目标,正是法国。
“如果法国也成为社会主义的一份子,那么完成世界革命就不远了。”
梅列茨科夫如此说道,他对这此深信不疑。
然而,对于这个问题,苏联高层却发生了分歧。
这个时候,托洛茨基给他们发送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看法电报。
他认为:
“苏军确实很强大,然而苏军不是无敌的。”
“德国战役本身是有意义的,因为这是反法西斯战争,而且是协助德共,解放德国。”
“即使苏军继续帮助德共去解放西德,这场战争也是有意义的。”
“然而,一旦进攻法国,那么战争性质就会从自卫变成入侵。”
“而且苏联距离法国很远,这会严重拉长补给线,即使有德共进行帮助,维护补给线的运输,但长远的补给线依旧无法忽视。”
托洛茨基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。
苏军的进攻必须有合理性,不能以入侵的性质去进行,否则人民不会相信他们。
这个问题很现实,现实到,就连一直与托洛茨基互相看不顺眼的约瑟夫,也不得不去考虑。
然而,世界革命所描绘出来的蓝图,其**性更大。
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,共同推翻资产阶级。
先夺取政权的无产阶级,会帮助其他还被压迫的无产阶级获得解放,革命风暴席卷全球,赤旗插遍全世界,阶级斗争永不停歇。
直到最后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也走上了共产主义道路。
这是他们这群理想主义者所梦寐以求,一生致力于追求的道路。
约瑟夫深深被吸引住了。
他看着眼前这张巨大的欧洲地图。
眼眸深处的光泽,闪烁不止。
“能成功吗?”他看向梅列茨科夫。
“能。”梅列茨科夫回答着他:“我们绝对能成功。”
“将赤旗插遍全世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