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久有点不好意思。薅学校羊毛是一回事,说出来又是另外一回事。
“你的意思是,你给它硬怼进去了?”温娜关注的重点跟她不一样。
程久稍微委婉一点,“也不能说是硬怼,是吧,也许,它可能也适合那个位置呢?”
当时程久已经学了机甲的常识构造,但她优先考虑的就是“能用就行”的实用性原则,先怼上去试试,不行就拉倒呗。
她说是学了很多东西,但其实,各种机甲流派给她留下的痕迹都不深,她没觉得哪种操作是绝对不行的。
在程久当时的认知中:可以用精神力平衡各个部件。
那就用啊!
其他人可能不知道,当时实验室没有出任何事故的理由,就是程久用精神力扛下了一切。
程久可能对机甲不是很懂,但她能用的精神力够多,又敢尝试……反正这机甲是顺利打造出来了。
几个同学已经完全听懵了:所以,这果然是程久给它硬怼进去了吧!
程久很认真地解释,“可是我听说,私人订制都是这样的。按照需求来,合理规划即可。”
几个学长学姐都麻了。要不是老师还在这儿,他们都想给程久重新恶补一下常识:
机甲的定制与改装确实是很正常的事情。
制式机甲只供给一般的机甲战士。而到了s级,就没有制式机甲的概念了。
但定制与改装也讲究基本法!
这指的就是根据使用者的个人习惯,调整机甲的侧重点。
比如卡尔之前改装的机甲,就是配合他的战术,偏移机甲核心的位置,调整机甲架构。
但这种改装和定制,t不代表把“不可能”变成“可能”:你不能把机甲核心直接拆掉吧?你不能把一个机甲核心变成两个?
程久的这种【硬怼】,就是挑战机甲的基础结构了啊!
温娜没有揪着说程久不该这么做——因为她已经这么做了。
温娜只是提问:“还有机甲核心这里的护盾,你是怎么想的?”
“……”
两人你来我回地讨论了一些问题。其他学生已经插不上嘴了。
理论上,他们的机甲造诣肯定不输给程久。但你好歹得讲点“理”啊!
讨论结束,温娜的眉毛已经深深地皱了起来,“给你上机甲工程学的老师是哪些?他们是白痴吗!”
温娜没有在任何研讨会上看到类似的议题。
也就是说,这样的机甲造出来,他们竟然视若无睹!
“呃,我觉得,这也不是他们的问题吧……”程久还是得为她的导师们辩解两句的。
这机甲是她用空余时间组装的。而她现在的学业进度,平时上课不需要自个儿制造组装机甲,程久当然也不会把机甲摆出来玩。
在工程学的课程上,她就是正常上课。程久表现优异,也会请教一些进度超前的问题,导师们有目共睹。
对于她完成机甲组装,他们虽感惊讶,但又觉得正常:那只是a级机甲,她的精神力有s级!这还没到她的天赋上限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