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什么时候加热的?”柴老板问。
“我记得小螺号说ai机器人有加热功能,但没见过,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加热的。”周老板回答道。
血袋显然是在从120急救车转运到手术室的过程中完成了加温处理。
至于为何能在如此短的距离内实现均匀加热,柴老板和周老板都心照不宣地没有追问——此刻深究这个细节毫无意义。
手术台上的罗浩全神贯注地操作着,对他而言,加热原理远不如输血速度重要。
鲜红的血液正通过三通管源源不断地注入伤者锁骨下动脉,一袋、两袋。与此同时,ai精准调控着晶体液与胶体液的比例,每一个参数都堪称完美,展现出无可挑剔的专业水准。
又二十分钟过去,周老板的手机响起。
嗡嗡嗡的声音在安静的手术室里是那么的刺耳。
“我出去接个电话。”周老板拿出黑色的、跟砖头似的手机转身出门。
他的脚尖还未触及气密门,门扉便已无声滑开——竟是全自动感应设计。
周老板虽然几乎日日泡在这家无人医院,但亲眼见证这些高科技设备的实际运作,与单纯知道它们存在,终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。
当他迈出手术室的刹那,身后的气密门又悄无声息地闭合,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在精准操控着这一切。
“喂,伤者已经在手术,我和协和老柴在看着,手术很顺利,人应该能活。”
“对,是无人医院,现在由912罗浩医生在远程手术。”
“手术顺利,已经输血,血压回升到65毫米汞柱,估计再有20分钟血压就能回升到90毫米汞柱。”
周老板简明扼要地向电话那头汇报了手术进展和伤者现状,随即结束了通话。
他刚转过身,气密门便如有所感般自动开启。
手术台上,通过远程系统操作的罗浩已经开始进行胸腔冲洗,水流在无影灯下泛着晶莹的光泽。
令人惊叹的是,仅仅三十余分钟后,这台复杂的手术便宣告完成。
如此高效的手术进程让周老板不禁暗自感叹——现代医疗科技的发展速度,当真超乎想象。
“老板,我这面做完了,伤者的伤情虽然严重,但估计能活。”
“行,你继续。”周老板和柴老板异口同声的说道。
他俩同时侧头,对视一眼。
“师兄,伤者什么身份,怎么启用无人医院了?”庄嫣的声音传来。
“不该问的别问,我也不知道名字,就是一串数字。”罗浩虽然语气有些严厉,但还是隐晦的和庄嫣讲清了一些内容。
“哦哦哦。”
无论是罗浩还是周老板,此刻都不清楚伤者的真实身份。
但这对他们而言并不重要——医者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,患者是谁从来都不是需要考量的因素。
手术室里,“嘶嘶“的负压吸引声有节奏地响起,将冲洗用的生理盐水一点点吸除。
与此同时,罗浩通过远程系统精准操控着机械臂,为患者骨折处安装固定钢板。
当看到从冰沙盆中取出的热缩冷胀型肋骨环抱器时,周老板眼中闪过一丝艳羡——这家无人医院的设备配置,确实令人叹服。
当年自己做心脏手术的时候还需要心脏停止跳动,要用到冰沙。
但制作如此细腻均匀的医用冰沙实属不易,即便以周老板的阅历,也很少见到这般完美的成品。
眼前这一幕让他陷入沉思:某些精密工艺,或许真的只有ai机器人才能做到极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