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玉山和张王氏送出门外,张王氏拉着盛希平的手,眼泪止不住的往下落。
到他们这个岁数了,亲人都是见一面就少一面,不定哪天两眼一闭,就再也见不着了。
“姥爷、姥娘,等我回去,跟爹妈商议了,看看他们啥时候有时间,就回来一趟,看看你们。”
盛希平心里也难受,他这次回来,就跟掏把火似的,板凳都没坐热乎呢,就得赶紧往回走。
家里这些亲戚,对他都挺亲热的,但各家这日子也属实艰难,他不好住太久,免得给人家添麻烦。
盛希平从兜里掏出五十块钱,塞给了张玉生。
“姥爷,我回来的仓促,没带什么东西,这点儿钱你收着。
回头打发表弟他们,去买点儿吃的用的,该吃就吃,该喝就喝。等我回去了,再往这边寄。”
“哎呀,不用不用,恁年年都给这边寄钱寄东西,家里没少跟着恁沾光。
孩儿,这钱姥爷不收,恁带着吧,穷家富路的,这回去还挺老远呢,花钱不少。”
张玉生不收这钱,忙往外推。
盛希平直接把钱揣进姥爷的兜里了,“姥爷,我带的钱足够用了,你放心吧。回头我到家了,给你们写信啊。”
说完,盛希平又跟张守山夫妻,还有张家表弟表妹们都道了别,然后大步流星的离开了北常集,返回赵庄。
晚间吃饭的时候,盛希平跟爷爷奶奶还有大伯说了他要走,盛家众人也是舍不得。
盛韩氏又哭了一场,大家伙儿好一番劝,这才劝住了。
第二天一大早,盛希平就辞别众人出发了。
临走前,盛希平也塞给了盛家老爷子五十块钱。
他出门带的钱,已经花差不多了,除了回去的路费,也就剩这些。
盛家老爷子自然是不肯收的,盛希平硬塞,然后转身就走了。
盛家众人跟着送了出来,盛希正依旧是借了自行车,带着盛希平到长途客车站。
回去,依旧是先坐长途客车到兖州,再从兖州坐车到济南。
济南这边,有盛希平的五叔盛连庆,还有小姨张淑秀。
盛连庆已经知道盛希平回来的事了,路过济南不去见见不好。
盛希平要在济南倒车,索性就耽误一两天,见见亲人。
盛连庆是盛家最小的儿子,比盛连成小了八岁。
当初家里困难,老三老四都念书,到盛连庆这儿,就没钱供了。
盛连庆苦苦求父母也没用,最后还是盛连成工作寄回来钱,盛连庆十一岁了才上学。
不过盛连庆非常聪明,上学之后连着跳了三级,初中成绩也特别好。
在盛连成的支持下,读了高中。
高考时成绩不错,考上了山东大学,他还算幸运的,毕业了直接安排在市委上班,工作不错。
张淑秀则是初中毕业后,招工到了市里,后来人家给就介绍个对象结婚,对象调动工作到了济南,她也跟着搬过来了。
这二人都是老疙瘩,在家里还算享福,又都有工作,日子算是过的不错。
盛希平在济南耽误了一天半,在五叔盛连庆家里住了一晚,又去看望了小姨。
然后坐火车从济南到沈阳,又从沈阳坐车回松江河。
这一路折腾了好几天,盛希平坐火车都快坐吐了,总算回到了松江河。
从沪市回来,那肯定要去丈人家看看,于是盛希平坐着驴吉普直奔白山街道。
正好礼拜天,周明远和周青越都在家呢,见到盛希平进门,这爷俩都挺吃惊。
“呦,你这是从沪市回来了?快,赶紧坐下,这一路挺累吧?